责任编辑: meisterjaeger.org
如果有一天,意识形态立场变成人生的筹码,主宰你的生活品质、人际关系、甚至生死存亡时,你应如何应对?
虽然,现实生活本就如此。但韩国今年推出的一档政治生存类真人秀《思想验证区域:The Community》(下称《思想验证区域》)将隐性的社会规范推向极致,成为明面上的游戏规则。节目邀请十余人共处一室,每天的任务便是结伙和猜忌,以获得巨额奖金。该综艺摘得今年韩国青龙系列大奖综艺类别的最优秀作品奖。
“ 思想验证 ”一词源于节目各选手必须进行的一场政治光谱测试。测试分为四个维度——政治(左或右)、性别(女权或平权)、阶级(平民或富有)、包容性(开放或保守),通过回答问题,每个人都会获得一组类似于MBTI的四字代码,每个代码对应1至3分的分数指代每个维度的倾向。该代码正常情况下仅向自己公开,而节目的重要目标之一则是通过猜出他人的代码和具体分数,将其淘汰;并掩盖自己的倾向,保证自己活到最后。
冲突是综艺节目永恒的卖点。在《思想验证区域》的第一集,各嘉宾的独白已经将身份政治的冲突感驶向极致。嘉宾朴成珉(白熊)和金宰燮(超人),二人分属于韩国共同民主党和国民力量党两家对立党派,曾在政论节目上屡屡交锋的二人又在节目中以化名身份重聚。此外,节目还选择了众多在立场和背景上大相径庭的嘉宾,例如思想开放的男性大数据工程师;并不理解女性主义的男性杂志模特;从贫穷家庭摸爬滚打的前特种兵;以及前妇女团体活动家,为可能的观点冲击埋下伏笔。
节目中,有一个无关任何人命运的设置——于晚餐时间匿名公布在座12位成员对某社会议题的立场。第一天的晚餐中,当所有人还沉浸在初见后“虚假”的和睦中时,餐厅的电视用巨大的声音播送:“所有男性都是潜在的加害者,同意两人;不同意十人,希望这可以帮助各位进一步相互理解。”
话音刚落,餐桌上的众人面面相觑,似乎都在观察谁才是如此极端女性主义论调的支持者。试图借助立场挑起社区居民之间的罅隙也成为节目推进的驱动力。
任何的生存类综艺都会操弄臆测和不信任。而使《思想验证区域》这一档综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赢得关注的不仅仅是基于政治光谱带来的成见,节目中的众多设置都挑战了生存类综艺原有的惯例,使其脱颖而出。这些设定也将二元的意识形态倾向所催生的人际关系在一日一日的推进中迅速地复杂化,使其 “小社会”的设定最大化贴近当今社会的寓言。
首先是游戏胜利的条件。节目组制定了一位选手——曾出演职场综艺《Good People新职员诞生记》的律师林炫瑞(本杰明)作为不良分子。该选手是节目中的“鲶鱼”,通过制造其他选手的不信任让他们互相票选出局。不良分子也能获得比普通选手更多的信息,以用于在思想验证环节将其他人淘汰,获得他们的个人资产。
但《思想验证区域》打破了综艺节目的几乎所有竞技定式,它并不是一场赢者通吃的游戏。或许在其他的节目中,当各位玩家通力协作将节目设置的恶人淘汰出局便可以赢得大团圆般的胜利。该节目中的不良分子被淘汰后仍可以将身份继承,预示这个小小的敌托邦中,“恶”会永远存在。但同时,游戏也暗示了不良分子和正常选手可以同时存活到最后一刻,并存在同时获利的可能,映射了在人类社会中“善”与“恶”永远共存的现实。
如今,个人可以在私人生活、工作生活、以及互联网等场域拥有不同的身份。节目中的社群也设计了多个平行世界的嵌套。除去本杰明和两位政界人士,游戏中还邀请了数位公众人物,其中包括撰写女性主义非虚构文学《我的痛苦有名字吗?》的作家河美娜(河马)。尽管节目中的选手以化名出现,但对于对于河美娜、朴成珉、金宰燮几位凭借政治立场谋生的人,化名也无法抹去曾经的个人轨迹,旧有的履历会迅速化作被戳穿的不安全感。对于观众而言,通过个人倾向揣测嘉宾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也可视为打破第四面墙的娱乐。
但节目中“虚实结合”的设计还不止于此。节目前期,选手每晚都可以匿名参加内部论坛的辩论游戏,以赢得个人奖金,其他选手同样匿名作为观众选择胜利一方和当天的MVP。辩论内容基于思想验证的四个维度,匿名性给予了辩论选手可以反其道选择立场的空间,但其言谈举止也会被其他嘉宾作为思想验证的依据。
如今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偏见的避风港,不用暴露真实身份的环境摘除了话语权应有责任。在综艺中,不良分子本杰明化名为“karen3000”参加辩论,通过“在约会中花费更多的男性被认为是性感的”这一辩题,站在更偏向女性主义的立场,以混淆视听。通过扮演不同人设以掩盖真实身份的手段,也持续至节目的最后一刻。
该节目制作总导演权成敏曾在采访中透露,《思想验证区域》雏形便是利用匿名的论坛作为基础,召集一系列观点相左的人夜晚在网络上吵得昏天黑地,并观察他们在白天面对面相见时是否还会继续争吵。这一企划经过数次迭代后成为了如今的节目。权成敏和其制作团队放大了社群这一概念,希望通过“不同观点”作为药引,观察在这座与真实社会脱节的封闭空间中,权力与政治能够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
为了让这一“社会”正常运转,节目团队设计了货币系统、社会阶级、劳动报酬等各种机制。在第六集的末尾,节目特别安排了一位来自伊朗的留学生作为新嘉宾,而对于新嘉宾将以何种方式获得初始资金,交由众人决定。这一设计也巧妙反映了移民和其福利待遇问题。最终,名为“Banu”(原名Kimiya)的新嘉宾获得的600万韩币的初始资金由集体共有财产支付,毫无疑问,最终的决定并未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
节目中不乏类似的影射现代社会议题的设置,尽管这些设置极大地增强了选手以及观众的代入感,但这些对社会机制的过度简化和其“社会实验”的底色,也为游离于虚实之间的综艺增加了危险性。
游戏中为淘汰设置的社区中心位于这座首尔东北郊区二层别墅的中庭,任何选手都可以从他们的房间中看到进出社区中心进行思想验证的选手。选手Ted识破了这座类似于圆形监狱的建筑设计,并提出在进行思想验证的时刻,所有人都需要在窗边观看,以在自己出现危险时第一时间识别出淘汰自己的“凶手”。米歇尔•福柯曾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中将圆形监狱比作现代纪律社会,其背后的“全景敞视主义”也被用于组织对个人的规训。这场受监视的“思想验证车轮战”也成为该综艺的至暗时刻。
这类自发的,无意识的权力游戏穿插在整个综艺中。你可以将其视为对复杂概念的娱乐化阐释,甚至对于众多观众而言,它甚至成为某种难得的政治启蒙。但根本,娱乐毕竟是娱乐。如“圆形监狱”这类在剃刀边缘游走的实践不仅被游戏的本质消解,各种政治名词的细腻语境和含义也在简化的虚拟社会中变得轻佻。
为传统综艺范式添上身份政治的花头成为近年来韩国综艺的黄金律法。《思想验证区域:The Community》便是经典生存综艺《老大哥(Big Brother)》加上“思想验证”这一意识形态测试的成果。大火的《黑白厨师:料理阶级战争》也是长青综艺《厨艺大师(MasterChef)》混杂了饮食社会学的结果。去年由Netflix出品的《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则通过全女性阵容改写了《幸存者(Survivor)》的男女混战模式。
正如《黑白厨师》这一综艺无法真正通过80位平民厨师和20位名厨划定饮食行业的阶级体系一般;《思想验证区域》也无法通过一小时的辩论和回答几道民生描绘政治、性别、阶级、包容性真正的痛点。娱乐终究是娱乐。
二分法的测试无法反映一个人真实的立场,几乎所有选手在进行测试时都发现了这一症结。此外,不精准的定义也同样会招致反噬。思想验证关于性别的两极被定义为女性主义和平等主义。韩国“制定反歧视法联盟”执行主席张怡妍表示:“平等主义更像是一种反女权主义。我们认为将不明确、未达成共识的平等主义与女权主义归为一类并不合适。”显然,娱乐和严肃的社会讨论总会左右互搏。
尽管如此,《思想验证区域:The Community》仍称得上一部优秀的综艺,前提是你不将它作为观察光怪陆离政治世界的窗口。成见是这部节目的诱饵,但随着节目的推进,几乎所有选手都发现了他们并不需要靠着立场和成见而生存。当淘汰逐渐白热化时,曾任青瓦台总统一级秘书官的朴成珉抱怨道,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进行思想验证,都没有在这几天好好了解对方。
或许抛弃成见的生活才是节目组设计的初衷,但这是否又将走入另一个乌托邦,或许这将成为另一个综艺讨论的问题。
文章编辑: meisterjaeger.org